新闻 > 导师访谈 > 不要轻易定义自己的人生——东京大学大学院医学研究科博士生、名校志向塾进学指导老师李想
不要轻易定义自己的人生——东京大学大学院医学研究科博士生、名校志向塾进学指导老师李想
2013-03-28

人物简介:李想,出身黑龙江哈尔滨。2009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同年11月留学日本,成为筑波大学医学系研究科整形外科专业的研究生。2011年4月考入东京大学大学院医学研究科外科学专攻,4月开始成为博士四年级学生。今年2月,作为进学指导老师,正式加入名校志向塾精英教师团队。

分清爱好和职业

  李想是典型的东北女孩,身材高挑,面容清秀,既豪爽大方,又温柔细腻。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总能让人感受到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李想的一句“学医这个梦,我坚持了二十多年”引起了笔者的兴趣。

  “我从小比较容易突发奇想,和其他的小朋友不大一样,比起在外面跑来跑去我更喜欢一个人在家里玩,比如‘配药’啊‘针灸’啊。自我有记忆的时候起,就下定决心将来当一名医生。父母工作忙,小时候经常一个人在家。我会偷偷地把家里的药挨个尝一遍。有次把黄芪、枸杞还有一些中药材放在一起煮汤药喝,当晚就因为血压下降倒下了。‘尝药’这件事被母亲发现后,她把家里所有的药都藏起来了。不过家里有针灸用针,我对照着家里的针灸学的书往自己身上做实验,但没过几天就被家人发现了。父母担心我一个人在家里出危险,就决定把我送到学校去了。”那一年,李想五岁。母亲问她想去学前班还是小学时,面对这些陌生的概念,李想得知早晚要上小学,就索性说直接去小学。当同龄人还在幼儿园玩耍时,她提早地走进了小学校园。

  上了小学后,她开始学习钢琴和声乐,加入了黑龙江省少年合唱团。当时有一个走上艺术之路的机会摆在她面前,她却为了学医梦想,断然拒绝。李想的钢琴启蒙老师是黑龙江省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她发现李想颇具艺术天分,便推荐她去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是培养音乐家的摇篮,其本部中央音乐学院培养出了无数知名音乐家。“那年我13岁。老师问我的时候,我想都没想就拒绝了。音乐只是我的爱好,我可以在业余时间用它来陶冶情操,但当医生才是我想穷其一生来实现的职业理想,这个梦并不是一天两天了。后来老师试着说服我的父母,但父母一直都特别支持我的想法。”

  高中毕业后,李想考入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由于没能圆梦上海某著名医科大学,李想在大学时便准备报考该校的研究生。经过层层考核,她离梦想仅一步之遥。研究生发榜前夕,崇拜已久的导师联系到李想。原来,李想报考的是临床外科研究生,但是鉴于女性特殊的社会属性,国内女性外科医生是凤毛麟角,教授不大愿意收女弟子。那位教授开门见山地说:“我不希望你做临床型研究生。这么多年我也是从这条路走过来的,女孩将来都会面临结婚、生子等现实问题。选择做临床,你以后会非常辛苦。不如你来我这里做论文型研究生,走学术路线更适合你。”李想从选择走医学这条路开始,便决心站在手术台上,亲手为人们减轻病痛。宁可与名门大学失之交臂,也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于是,李想婉拒了教授的建议。

 

另辟蹊径 留学日本

  2009年5月,李想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留学日本。这与她的一段经历有关。

  就在放弃那所医科大学后,某三甲医院的一则招聘信息,引起她的兴趣。投了简历后,过五关斩六将,成绩优秀的李想从五千多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她应聘的呼吸重症监护室只招一人,她和另一个女孩进入最后一轮面试。李想认为自身各方面都符合招聘标准,但最终却没能应聘成功,她不甘心,追问专家团拒绝她的理由,专家们沉默了,纷纷露出难堪之色,一位教授告诉她:“你在这里未免过于大材小用了。”性格直率的李想立刻整理思绪:“专家们能够认可我的能力,我很高兴。这也表明我不但达到你们的招聘标准,而且超出了你们的要求。我们这家医院是享誉国内外的三甲医院,也是国内医学界的领头船,为什么不聘用‘大才’呢。”

  这件事让李想深深思虑:任何地方都没有绝对的公平,海外的人才选择基准可能会更透明些,基于这样的想法,也为了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她决定出国留学。她在大学里选修过日语,便想不妨去邻国学习。从决心赴日到踏上征程,她只用了半年的时间。“我是有想法就去尝试的人,放弃就职后,我立刻联系了本地的语言培训机构,同时开始在网上与日本的教授联系。”

 

充实中发展 挑战中进步

  李想于2009年11月来到日本,成为筑波大学医学研究科整形外科专业研究生。“在筑波大学主要做的是断指、断肢再植方面的研究以及血管神经等的修复缝合。这是非常精细的工作,也对我后来做实验起了很大的作用。我和教授基本是通过英语交流,当时日语方面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的发展。这时我在学校看见国际医疗支援翻译的培训,就去咨询了。”在李想看来,不管学习什么将来一定会有用武之地。正是这种精神,让她不断进步,不断扩宽人生路。几个月后,她获得了国际医疗支援的资格证书。

  在筑波大学的学习如火如荼,每天都是宿舍和研究室两点一线的生活。这时,一个想法在李想心中渐渐萌生:是不是可以报考东京大学医学研究科呢?她开始调查东大医学研究科。她把焦点放在东大脑外科和肝胆外科上,做了充分的准备后,拟定了两份研究计划书,分别发给两位教授。她很快收到了回信。肝胆外科的教授考虑到她在专业领域方面没有太多的实战经验便委婉地回绝了她。脑外科的教授希望她可以在该研究室先研修几年积累一下临床经验再读博。

  经过一番考虑,李想还是更倾向于先考入博士课程。即便意识到考取东大的艰难,她仍没有一丝想要放弃的想法。她想起曾经读大学时现场观摩的肝移植手术,那时她更加深切地体会到麻醉在手术中的重要性。又一个想法在她脑海中浮现出来:可不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新的方向去研究麻醉呢?她查到了东大医学研究科麻醉方面教授的资料。她把自己的想法用邮件向教授表达。然而那之后就像石沉大海一样,杳无音信。好强的李想意识到追梦的路途不可能一路平坦,几经周折她联系到研究室的秘书,而之后得到的消息令她喜出望外。原来那位教授一直在美国出差,所以耽搁了回信。过了几天,教授回到日本联系到李想并安排了面谈。“面谈非常顺利,教授对我的经历感兴趣也希望我可以报考他的研究室,但他比较担心我的日语。刚巧我之前拿到了国际医疗支援翻译资格证。所以,这也抵消了日语上的一部分压力。后来,我向教授咨询了一些考试的相关书籍,之后就一直埋头复习。”

  报考东大对于李想也是一波三折。递交愿书后几天,她接到医学研究科教务处的电话,称报考条件中有一条是须达到24周岁,而李想当时只有23岁,所以校方希望她第二年再报考。李想灵机一动,对电话那头说:“我现在23岁,但是是1月的生日,东大的入学时间是每年的四月份,也就是说,如果顺利合格贵校,那明年四月入学时我就过了24周岁,就达到标准了啊。”就这样,她争取到了考试资格。东大医学研究科的考试在10月。“考试分笔试和面试。我报考的是麻醉学,但是还需要复习很多脑科、肝胆科的知识。面试时,老师们问了很多专业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因为当时我与东大医学部的学生是同龄人,对于我年纪轻轻就报考博士课程他们非常好奇。”

 

坦诚相待  路越走越宽

  11月18日东大的合格发表,李想并没有亲临现场。“我让朋友替我去看,她也比较心急,一大早就跑到医学研究科外面给我打电话。经过一上午焦急的等待,中午12点朋友告诉我,考上了。那时候感觉特别不真实,和她确认了好多次才相信。”很多人说,实现梦想的瞬间是有声音的,相信李想一定也听到了那清脆的响声。而这之后,李想又面临了另一个问题,如何向筑波大学的教授坦白这件事。因为同年8月,她已顺利考上了筑波大学医学研究科博士课程。从申请东大到考试她都是瞒着教授的,一方面担心教授会生气,另一方面也想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筑波大学的教授是我在国内联系的,当初进他的研究室,很多老师都反对。因为教授当时就接近将退休年龄。他力排众议,把我引荐到日本,但我辜负他的一片期望了。我把要去东大医学研究科的事情告诉教授,他非常生气。后来与那位教授推心置腹地谈了很久,我以为是自己的‘背信弃义’让他恼火,其实不然,他是对我没能提前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这件事非常失望。现在回头看来,如果当初能够诚实地把一切和盘托出,可能会在教授的祝福下跨入赤门。教授原谅了我,但我的内心到现在还是非常愧疚。”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在实现理想的路途中我们会抓住甜美的果实,也会放弃一些本应非常珍惜的东西。虽然很难找到两全其美的方法,但李想的经历还是告诉我们,人与人的交往中坦诚相待是弥足珍贵的。

  2011年4月,作为东大医学研究科最年轻的博士生,李想开始了麻醉研究之路。“东大医学研究科更侧重于科研方面,但都是基于临床实验的基础上。周围的人非常优秀,研究室的教授是天皇手术的主刀医生之一。在那儿每天能学到很多东西,充实极了。刚入学没多久的时候研究室的前辈做完实验剩了几只老鼠。教授让我试一下单侧插管。因为我原来在筑波大学曾学过血管神经缝合的知识,所以实验非常顺利。我直接把双侧插管的实验做了,一般单侧需要四十分钟左右,我两侧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教授看到后十分震惊,让我再试试股动静脉插管,这个实验难度很高,但我一下就成功了。2011年下半年开始,我就开始做自己的实验。现在四个插管,我能控制在四十分钟左右。”是金子,在哪里都会熠熠发光,李想用她的实力证明了自己,相信今后的路也会越走越宽。

 

加盟名校志向塾

  今年2月,作为大学院进学指导老师,李想正式加入名校志向塾精英教师团队。她说:“我认为人生的米字路口要多过十字路口,有时候方向比努力重要很多。来到塾后发现优秀的老师、经验丰富的老师比比皆是,我们根据学生们的需要给他们规划一个大方向,这要比学生们盲目复习要有很高的成效。塾的存在迎合了时代发展潮流,而且师资力量都是出类拔萃的。很荣幸能够加入到这个团体,也希望我能够通过自身经验来帮助更多的学生顺利圆梦。”

  今年4月,李想升入博士三年级。她说:“最初的一年熟悉周围环境,博二开始做研究计划,现在马上升入博三,该准备毕业论文了。然后下一年再考虑进路问题。”李想就是这样脚踏实地一路走来,而将来,她准备去欧美国家继续深造。

  “不要轻易定义自己的人生,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不一定你也做不到。滚石不生苔,要敢于尝试和挑战。”这是李想给那些与她一样执着于梦想的后辈们的建议,也是她从自身经历中提炼出来的心得。相信未来一定不会辜负她的执着,也祝愿她能够早日圆梦杏林、悬壶济世。

(名校志向塾供稿,权慧)

 

 

网站所刊载文章,内容著作权由名校教育集团所享有,若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