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港大学到东京大学
张一帆说大学同学多数选择去欧美国家留学,而自己选择日本,初衷是这样的:英语棒的人已经很多了,自己的英语也不错,难有再提高的空间,再说上美国的大学一年需要三四十万人民币,而且在那儿找工作竞争太激烈。而到日本留学,可以掌握日语和英语两门外语,多学一门外语提高竞争力,自己从小就对日本感兴趣。
通过综合考虑,张一帆从香港大学毕业后选择留学日本。
对中国大陆的学生来说,考取香港大学是非常难的。2007年全国有1万名考生报名香港大学,而被录取的只有250人,其中有七个省的高考状元。当年湖北省高考文科考生20万名,张一帆说自己的成绩在40名左右,考生的高考成绩必须达到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之类名牌大学的分数线才有接受香港大学面试的机会。
香港的教育体制与内地不同,四年高中、三年大学,内地考上香港大学的学生必须在内地的几所一流大学如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等委培一年,张一帆的大学生活第一年便是在复旦大学度过的。这一年的学习很轻松:学一些数学和英语的课程,跟很多老师有接触,看一些感兴趣的书。一位美国研究中心的教授对日本也很有研究,和张一帆谈了很多日本的事,让他萌发了来日本留学的念头。
第二年张一帆来到香港大学学习,香港大学和内地的大学的不同之处是课程压力大,教学时间短,一个学期只有12周,一个学期选五门课,每门课有个期中考试,每两周要写一论文,算下来几乎每周都有期中考试或小测验。
在香港,张一帆感受到激烈的竞争氛围,香港与英美人才互通,中国留学生在那儿并没有明显的优势,欲进一流的投资银行工作很难,以自己的专业,毕业后主要进会计师事务所等处工作。
从2010年底到2011年初,张一帆的想法逐渐清晰起来,决定继续深造,坚定了留学日本的决心。实际上,他从2009年暑假就开始学日语。2011年6月张一帆从香港大学毕业之后,就把进学目标定在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为了准备这两所大学的考试,张一帆从网上邮购了日文的经济学参考书。
去年6月,张一帆利用15天的旅游签证来到日本,参加了京都大学大学院的入学考试,这个留学生选拔考试名为“东亚人才计划”,条件是学生要有较高的英语能力。笔试主要是考经济学微观宏观数学题,考察学生的知识广度。二十多人参加考试,7月15日放榜,最终录取七名,张一帆是其中之一。
京都大学本是当年10月就可入学的。张一帆征询几位大学老师的意见后,决定再战东大。9月他再次申请旅游签证来到日本考东大,这次是以日本人学生的方式考的。在这之前,他做过东大大学院前两年的过去问。东大的考试内容亦是微观宏观数学题,他感觉题目不难,没有不会做的。东大的面试专业性强,教授问得很细。在考试之前张一帆就已经提交了研究计划书和一篇三千字的英语论文。面试就是围绕研究计划书的内容而展开的。
张一帆决定留学日本之际,3·11东日本大地震发生了。地震对他的留日决定似乎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他是这么认为的,日本的地震并不是今天才有的,过去有,将来也会有的。至于核辐射,他查了当时日本关东地区的辐射指标,还是在安全范围内的,就放心地来日本了。今年4月,他进入东京大学大学院经济研究科学习,主攻方向是经济理论,实际上就是应用数学,与他在香港大学所学的经济理论有很多衔接之处。
同时学好两门外语
今年5月,张一帆开始了名校志向塾英语讲师的工作,教托福、托业课程。在他眼中,塾能给学生提供哪些帮助呢?
张一帆的见解是:“学生一个人学习,不容易找到方向,在塾里学,就有了指路人,塾里的老师能够为学生指路。学习参考书都是日语的,对大多数留学生来说学起来比较难,而老师用中文详细地一点点地教。在这里不光有老师,还有很多同学,大家是战友,一起考试,一起讨论问题。在塾里同学们志同道合,目标相同的人一起学习进步得更快些。”
张一帆主要负责教英语的阅读课,为了让学生理解得更快,他备课时先把文章中重要单词找出,因为阅读的关键是单词。他在课堂上分析文章的结构,指导学生理解问题,在文章中找答案。上了四五次课,学生们就能记住很多核心单词了。
张一帆之前在老家武汉做过半年家教,比起家教的一对一教学,在塾里一下子面对几十名学生,在大课堂讲课要顾及大家的需求。塾的英语课一般是一次四个小时,虽然这是高强度的劳动,但又是很有挑战性的工作。
对于在塾学习的学生,张一帆觉得很多同学有实力有潜力,经过系统的训练和努力完全可以实现名校梦。
张一帆向学生们建议:学习托福,最好让国内的父母邮寄中文的托福单词书,有例句的,比起用日文的托福参考书效果要好,因为对留学生来说用日文学英语很难。托福的单词量很重要,要考90分至少需要5千个单词,单词量和分数是成正比的。
对留学生来说,考名校,需要日语和英语齐头并进,怎样才能同时学好两门外语呢?张一帆有自己的独特体会。
考东大需要托福成绩,去年4月,他复习一个星期,就考出了托福103分的高分。但是他对这个分数不大满意,觉得离自己的期望比较远。在香港大学,老师用英文上课,张一帆的英语交流能力已经完全没有问题了,但是他认为,托福能力与英语能力可能只有60%关系,考托福需要技巧,复习一个月与一个星期结果肯定不一样,自己如果能多花些时间复习,成绩可能会更好些。在高二之前他的英语并不是很好,高二暑假那会儿他把新概念第三册的单词全部背完,从此英语能力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他高二就考过了英语四级。
至于日语学习,张一帆在2011年7月考过了日语一级,之前他上过两个月的日语培训班,其余都靠自学了。他学日语的诀窍是看NHK的电视新闻,每天看,NHK播音员的日语是最标准的,听多了就渐渐理解了,也学到了纯正的日语。张一帆自学外语的能力很强,学英语时他买了VOA光盘,边听边看边学。
张一帆认为,留学生要上日本的好大学,英语很关键。考东大托福90分才有优势,英语对文科学生来说尤其重要。
塾是东亚共通的文化
张一帆说来日本之前已经对塾的概念入耳入脑了。他说:“香港也有很多塾,大街上来来往往巴士上就有塾的广告,通常是广告上有几个很帅气的老师的照片,文字介绍写着‘数学权威’、‘英语权威’等等。在香港,学生考大学竞争很激烈。香港的高级程度会考(A-Level)难度很高,很多内容达到大学一年级的水平,香港高中学生像日本学生一样,课余时间上升学塾。所以,塾不仅是日本的文化,也是东亚共通的文化。中国内地、香港、韩国等,都有塾的存在,中国的课外高考补习班就是塾的另一种形式。来日本之后,对日本的大学考试有了更深的认识,每个大学的入学考试内容迥异,高中就无法给学生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学生只有依赖塾的力量来增强考大学的竞争力。”
虽然刚在东京大学大学院学了一个学期,张一帆就有一种紧迫感,着手为就职做准备。现在他一周去一证券公司实习一天,那儿的工作人员基本是英国人、美国人。暑假他还要再找一家规模大的企业见习。他说希望在日本就职,与香港相比,日本是找工作竞争比较少的地方,尤其是留学生很有优势。
张一帆上过复旦大学、香港大学、东京大学三所名门大学。对大陆、香港、日本三地,他也有自己的认识,“如果你想让自己变得非常精明,希望在国际化社会上生存,那么最好去香港,那儿是最国际化的,在香港大街上走几步就见到一个老外。如果选择在内地,可能受的教育比较全面,社交范围广,有本土优势,找工作也容易些。”
张一帆以往两次用旅游签证来日本考学来去匆匆,现在则可以细细观察日本:“日本的整体服务水平远远高于香港和大陆,但是在这个社会环境里,因为别人对你服务得好,也导致你有压力,你也要对别人服务得好,你在享受这个过程中,也要有所付出,比如在料理店打工,店里对礼数的要求比较高。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的人难以融入这个环境,觉得在日本很压抑。”
张一帆的结论很自信:“我是个自我约束力比较强的人。”看来他已经很适应日本社会了。在他眼中,日本是个美丽、有序的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