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日本-择校篇
2013-02-20

  关于如何择校,人们的焦点大多集中在学校排名上。考名校固然是好的,然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适合自己的专业在整个人生历程中显得格外重要。

  首先,在选择大学上,每年的留考成绩固然是一个参考标准。按我们经验来说,文科730以上东大文一文二,690以上东大文三、一桥商学部、庆应经济学部,650以上横国经济经营教育。但鉴于大学报名时间和留考成绩发布有时间差,于是自我评价的基准点不应该是现在的自己,而是留考时的自己。所以每个人有必要把自己的学习能力同时计算在内。很多人在这时显得茫然,回去征求老师同学的意见,殊不知最了解你的人一定是你自己。如果你对自己的学习效率有足够的信心----当然这建立在你平时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大胆选择,瞄准东大京大又何妨。

  很多人执着于名校,与其说是单单看准了牌子,不如说,进入名校也相当于一劳永逸。老生常谈,其原因太多,众说风云的。

  我们在这里强调二点:其一,一个高目标能提供给慵懒的人足够的动力去努力。人们只有在挑战自身极限后才能激发出无穷的潜能,所以一个高目标是弥足珍贵的。但同时,压力的转化和发散,也至关重要。

  第二点,人生好比曲线,人们按着某种冥冥中的注定渐渐前行,无畏的挣扎和努力亦往往显得苍白无力。可是,人生轨迹并非是一条单曲线,而是一个错综着无数单曲线的平面,而曲线之间总会有无数个交点,我们称它为生命节点,通过他们,我们能通往一条崭新的生命曲线。而这些节点又忽明忽暗,让人在见到他闪烁是才想起曾经漫步走过。但是这其中有一些是恒明点,比如考大学就是其一:一个人人都能注意到但并非轻易把握住的机会。短期来讲,即便进入三流大学,通过个人艰苦奋斗,最终找到分好工作,甚至创业创出成就的例子并不鲜见。但这条路是漫长的,有时也很难再次翻身。与其等待那个不知何时才会发生的机会,还不如付出自己的一切,把握住自己眼下这个能注定改变一生的机会。

  从长期来讲,人生是不断经受社会筛选的过程,但同时又何尝不是一个自我筛选的过程呢。人们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最终有人无奈地一改初衷,而有的人却能浮云直上,并越发意识到竞争的激烈,然而从竞争人数来看,却是越来越少。因为公司、市场、职员都相信,经过了层层严酷的自我筛选、淘汰后才走到了今天这一步,而你拥有的很多硬性条件已经是大多数一步步妥协和放弃的人们所不具备的。

  很多人谈到了名校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学生兴趣爱好的匹配性,其实更重要的是,学校的品牌本身给了一张能够决定你生命轨迹的名片。

  如果你是一个高考一本分数线上下的高中毕业生,那么你的目标就应该是全日本排名前二十的大学。 但这里又得分文理来具体看。拿七成以上走大学院的理科生来讲,大学最重要的是你的专业和兴趣所在,这将支撑你未来至少五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日本理科生大多是五年毕业,甚至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学习研究。而兴趣又来源于你的求知欲,你产生什么样的问题意识,就会向往那个专业领域。这时,判断的标准是,该学校是否有特定的专业符合自己的兴趣。比如横滨国立大有宇宙工学这一很特殊的专业。

  如果没有兴趣,或者兴趣太广泛怎么办?从学校研究实力和教育资源,涉及到大学教授学术贡献,设备条件,学校和教授之间的交流频率,等等标准来说,旧帝大,东大京大东北九州北海道大阪名古屋,积累深厚,软硬件资源丰富,能为日后进入大学院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基础,这当是首选。次之的地方国立或者早大庆应也不为良选。但是,就文科来说,东京圈内的学校,不分国立私立,都应该是首先考虑的目标校。原因是几乎所有的文科生都会在毕业后在东京就职。能在本地有个落脚处便于就职活动的时候奔波于面试说明会等等就会显得格外重要。另外,东京集日本当代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与一身,这里的大学可以供你结识全日本各地的大学生,在丰富你的价值观,文化体验等方面也是非常有益。更重要的是,能通过学校项目,打工等机会接触日本社会,学会日本人的为人处事之道,为日后就职活动打下基础。

  就职活动,首先是大学是你的入门券,再来看你与公司的适合度,更具体点就是你的谈吐,为人处事,交际能力是否达到社会人的标准,而这些会在留学生身上尤为被放大来看。

  一本分数线上下的赴日的留学生的底线是什么呢?以文科来说,就职,又分外资和日企。外资的主要目标学校如下:东大京大一桥东工早庆上智和旧帝大。

  日企选择范围大很多,我们无法估测其界限在哪里,但至少横国稍下档次的学校都可以作为一个选择。

  另外,专业并不是太重要,不用纠结在人气的经济经营专业,去一所学校的名牌专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如东大的法学部,一桥的商学部,早大的政经学部,庆应和横国的经济学部,诸多好处也值得肯定。

 

(名校志向塾 权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