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志向塾讲师陈芨——
2012-01-26

留学让人生之路越走越宽 

人物简介:陈芨,出身安徽,2005年4月来日本留学, 2006年4月考入东京大学文科二类经济学部。2010年东大毕业后,进入某外资金融公司就职。2009年起担任名校志向塾讲师,主讲科目为日语记述、校内考小论文、面试。陈芨认为,学以致用,帮助各类留学生考取他们心目中理想的大学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考上日本一流大学,在大学里结交一些好朋友,毕业之后就职于日本一流企业,将来作为公司的骨干派往中国……这几乎是每个留学生都向往的留学之路。陈芨正走在这条路上。

陈芨是2005年4月来日本留学。当时去的是日本学生支援机构东京日本语教育中心,这是一所日本国立的语言学校。他在这里学习一年,考上了东京大学经济学部。

2004年陈芨已在国内上大学,专业是旅游。大学期间他通过老师认识了一个在安徽农村地区从事支援活动(JICA国际协力机构)的日本人。陈芨和这位日本人谈得比较投机。对方强烈建议陈芨走出去看一看,拓宽自己的视野。所以,陈芨就有了留学日本的念头,为了今后的人生去努力奋斗一番。

陈芨在国内自学过两年日语,考过了日语一级。他来日本的时候已经在国内上了两年多大学,高中的基础知识已经丢了两年,和一般的高中生比,陈芨没有任何优势。语言学校白天上课六个多小时,这以外的时间除了吃饭和睡觉,陈芨每天看书的时间大约在八九个小时左右。为了准备留学考试,他几乎把市场上出版的所有的习题集和参考书都做过了,日本人入学考试的考题也做过一部分。在不断的训练中提高自己的考试能力,他在留学考试中取得进入全国前30名的好成绩,如愿考入东京大学。

中日两国的大学生活有什么不同呢?陈芨说:“国内大学生基本是要住校的,平时参加的活动也都是和室友们一起,学校的各类活动参加较多。在日本则不然,你必须积极主动地去寻找、加入各个团体。我二年级的时候就参加了大学生们自己组建的小公司,虽然是带有游戏的成分,但同样体验到日本人的工作思路和办事风格,学到不少东西——这种机会在中国的大学里是比较少的。经常听到留学生说,日本人比较冷漠不好接触,总觉得彼此之间有隔阂。我觉得这个可能和大学有关系。比如像庆应大学,很多日本学生从小受欧美教育或者有出国留学经验,他们性格比较开朗,留学生很容易就能融入对方的团体。东大学生的教育程度已经达到比较高的层次,对国际社会有比较多的认识,日本学生也比较容易和留学生相处。毕竟有国际背景的留学生对于他们来说是很有魅力的。相反,要是大学比较保守,或者学生层次不高的话,就难免受媒体的影响对外国人有排斥情绪了。当然,如果你在日本总是抱怨日本人的冷漠,而自己不去主动接触日本人,那就是自己的问题了。”

留学生到了日本最大的生活问题就是所有的一切都要自己做了,而且要学会用日语去适应这个社会。很多留学生都有一种苦恼:本以为到了日本,日语能力自然就会提高,但来了发现周围环境还是中国人居多,和在国内一样,语言能力没法提高。

对这一问题,陈芨认为:“我认为要看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了。不是说你的日语不好,日本人就会对你产生偏见,不愿意和你打交道了。重要的是你要愿意和人接触,要放下你是一个外国人的架子。你可以在和日本人交谈的时候说自己是外国人,日语不太好希望他们见谅,但你不能因为自己是外国人就不和别人说话。偏见其实大都源于自己,首先要摒弃掉自己的偏见,才能让对方也放下偏见。所以认为周围是中国人所以日语没法提高的看法,我认为就是一种偏见,是给自己人际交往能力不足找借口。当然,日本人是比较低调的,这是社会总体的一个特性。所以,你要是理解了这种特性的话,和他们接触你就要更加主动才行。开始接触的一两个月你和他关系再好,也许日本人不会把你当真正的好朋友,朋友是需要时间来处的,比如我到大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我就觉得原来的同学已经成为了真正的好朋友,我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和他们说一声,他们就会来帮我。这时候我可以说,我有一些真正的日本朋友了。”

对陈芨来说,大学生活中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大三的时候和同学一起组建了一个学生团体,这个团体主要是做日本地域活性化的调查。到长野县安云野市考察访问,向当地政府机关了解情况。这个市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当地有很优美的风景,被称为日本的瑞士。但是因为这个市的地理位置不是太方便,观光客总是路过这个市,不会给当地带来什么效益。陈芨所在的团体就运用自己的知识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写了一份50多页的报告提交给当地的市政府,这件事还上了当地的报纸。这让陈芨颇有成就感。

留学生时代陈芨在便利店里做过收银员,在烤肉店做点菜。大二开始在派遣会社登录,在一家公司里做派遣社员。接触了日本普通大众,他们有的没上过大学、有的年龄比较大了还没有正式工作,陈芨也算增加了一些社会阅历。陈芨说:“感觉知识非常重要!需要不断去学习。很多生活在社会中下层的人不愿意去思考如何让所在组织发展更好。但是中层一类人就会思考如何把每件事做得更好,有这种想法的人就会去学习,掌握更多更实用的知识。所以我经常对刚来日本的留学生说,不要看到打工的那些人眼前的收入,利用留学的这几年多学点东西以后才有更好的发展。”

陈芨的就职活动是大三的下半学期开始的。2009年因为金融危机,就职环境非常不好,而陈芨准备得比较充分,拿到了一家大手外资金融公司的内定。

陈芨说:“我觉得日本的公司看中的是你的潜力,还有你是否适合与他人一起工作。不像国内和欧美国家那样看重学业成绩,他们想看的是你在大学里实际做过哪些事情,能否把想做的事情做好了。我有很多同学都在很好的公司就职,他们有的在大学里划了四年船,有的踢了几年足球。日本企业就想看到一名员工做一件事的时候是不是全力以赴,如果他能全力做好,日本公司就愿意采用。”

陈芨意识到日中两国企业有一些明显的不同之处。比如,日本企业很注重新人教育,愿意用一两年的时间来培训一位新人,让他在各个部门里研修,期望新人能够长期为企业效力,甚至是到退休为止,这些是一般中国企业所不具备的。

谈到将来的目标,陈芨说希望回国,在上海发展。中国政府也提出了2020年上海金融自由化的构想,五到十年之后也许上海会是新的金融中心。如果公司有派遣员工前往中国的机会,他说一定会把握住的。

陈芨告诉留学生后辈们:“迈好留学的第一步很关键。来日本留学的人,都是为了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而不懈努力的人,刚到日本在语言学校学习的这一段时间相当关键。明确自己的目标,努力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这对今后的人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当你走进理想的大学之后,会发现自己的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