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考上了一桥、庆应和早大
2012-05-10




陈佳云(考取一桥大学商学部、庆应大学法学部、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部)

依然记得2010年10月在飞机上背着50音图、构想着留日生活的自己。起先面对一天仅学习4小时的语言学校,空虚感油然而生。有幸的是我及时得知了名校志向塾的存在。塾的老师大都是和我一样的留学生,却是经验丰富且出类拔萃。进入塾后最先接触的是托福课程,在老师的建议下报考早稻田大学,我于5月底参加了托福考试。6月的留考紧跟其后,虽然准备时间十分仓促,但是紧跟着塾的老师的步伐,我踏实向前,取得托福89分、留考704分的成绩。在很多语言学校的同学还没有开始规划,对留考、对托福、对未来充满迷茫的时候,我已离自己的梦想又进了一步。塾内的其他学生是我一同成长的对手和盟友。感谢名校,让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再踌躇徘徊。
我在名校志向塾学习的过程,就是从零基础开始到在留考中取得好成绩的过程。文科综合的学习包括政治经济、地理、历史,我的重点自然放在政经部分。学习内容虽然与国内大有不同 但是学习方法绝对是共通的。塾里每天上课的内容一定要自己回来继续消化,由于当时我用的教材还是比较大纲型的,因此对于细节化的内容我会看日本高中生用的叫《HAND BOOK》的教辅材料,帮助消化课上的内容,看完之后再看着塾里的大纲开始背诵。上课前才把上星期的内容强记一下,绝对不是好办法 每天都对着大纲翻一遍为上策。地理和历史部分则由于没有什么大纲可以来背,就拿《HAND BOOK》当每天的小读物来看。
对付留考日语中的阅读,我是采取快速阅读的方法,做第一遍时我基本每篇都没看完,看了题目直接找答案。两次留考都留下将近15分钟的时间用来检查。对于听力,反复听过去问做听写,除此之外我经常看记录片,有时候会有自己做字幕的小习惯。至于小论文的写作,老实说我完全是被塾的陈老师训练出来的……
接着谈谈一桥大学的考试经验。我所采用的学习方法如下,一是,由于看到过一桥考试的大致题型,属于阅读理解型,我便去了书店购买了一些日本高中生的训练阅读理解能力的教材,每一篇做到理解文章内容,并完成练习题,我最后购买的难关国公立大学的教材,的确是让人做到崩溃,但是还是看完了一半左右。其实真正的考试题目远没有这些教材难,毕竟是外国人的考试,但是做练习还是非常有帮助的,与考级和留考词汇不同,通过这些教材能接触到日本人作家所用的辞藻。二是坚持一周看几份报纸,关注电视纪录片,看NHK纪录片是我的一点小小爱好,对于练习日文听力和日文写作很有帮助。三是常去BOOK-OFF和图书馆淘书,能在一个国家自由地学语言的一大好处在于你能自由地阅读。过去即使喜欢英文,面对大量的考试阅读已经疲惫不堪的我们没有余力去念更多的英文文章,但是现在不同,我能在看自己喜欢的“纪行文”(旅行记)的同时学习日文。一桥的考试重心在于阅读理解及归纳总结,只要抓住这两点,相信一桥的考试绝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再谈谈庆应大学法学部笔试经验,庆应大学法学部与其他学部有所不同,不需要参加一般的笔试(包括日本语及数学),只需写一篇由其学部命题的小论文即可, 字数1600-2000,2012年的题目为《宽容》,论点为“宽容是否应该包含对不宽容的宽容”。乍一听,简直就是在准备高考作文前必练习的主题之一嘛,日本如同中国一般,乃应试教育型国家,八股文的文章在这里并非无用武之地。于是我按照高考作文的要求写作文,开头鲜明地提出问题及自己的观点,我的主观点是 应该包容,但并非无条件的包容。于是接下去的论述分成3段,1、为什么会产生不宽容;2、为什么应该去包容;3、在何种情况下应该包容这些的“不宽容”。 论述理论会比较抽象,说不好会让人混乱,所以每段再加上例子(例子要适当考虑日本国情),也有增加字数的用处。比如,我引用房龙的话“不宽容产生于懒惰、无知与自私”,举的例子便是以色列宗教上的不宽容——懒惰,如果不去包容就会形成恶循环,最后加上一个漂亮的结束语,一篇符合高考要求的“八股文”就成型了。但是日文流畅很重要,语言的不流畅是留学生最大的弊病,也是考官关注的焦点,太过艰涩有会有抄袭日本人文章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