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主要探讨哲学、伦理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冷僻学科,由于篇幅有限,不对所有冷僻学科都进行展开。
说实话,各位有没有想过这些学科为什么冷僻?
还不就是因为枯燥且不够经济实用吗(摔!!
但凡是这两点有一点沾边的,都不至于冷僻。例如,虽然学起来没啥美的享受,但于仕途经济异常有利的经济、经营;亦或是虽然看起来找不到工作,但学习过程充满成就感的社会学、心理学等等。大家想一想,历年可曾见过这些学科人少的时候?
所以说,冷僻学科之所以冷僻,那都是有道理的。轻率进入冷僻学科很容易陷入“学到幻灭失去动力→转念一想学出来根本没用陷入抑郁→愈发抑郁学不下去”的无限恶性循环。笔者希望志向于冷僻学科的同学能在报考之前慎重思考自己的决定,确保自己对这门学科有着足够的学术热情,以抵抗之后长期枯燥晦涩的学习过程,与对未来职业不确定性的焦虑。
当然,说了那么多,笔者也不是要来劝退大家。
对于一些曾经接触过一些冷僻学科学术类书籍、接受过一些这方面学术训练、对这方面有着极大的坚定不移的热情的同学,笔者认为在日本学习这些学科,你来对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主要由两点。
第一,日本学术环境更包容更多样化。在日本,大多数大学会以ゼミ(小型研究会)的形式展开专业授课,一般人数在10-20人左右(当然了,冷僻学科嘛,只有一两个人的ゼミ比比皆是)。不仅能展开针对性极强的学术探讨,还能对你上到毕业论文下到生活就职进行全方位指南,全方位激发你的学术热情。此外,由于日本学术界国际合作丰富,时不时就有一些只在教科书上出现的知名学者来到学校甚至亲临研究室,与你进行亲切攀谈(亲历者笔者:我当时就是紧张,特别紧张,还带着一丝丝脑子没转过弯的尴尬)。
第二,日本就业环境对这些学科非常包容。虽然笔者不能百分百做出保证,但起码在文系,各个学部学科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就业优劣势。这也与日本的工作体制有关,日本会社倾向于在新人入职时花大量时间进行培训,所以基本上不会太在意学部和学科。因此,真正想学冷僻学科的同学,可以在日本没有就业压力尽情追逐自己喜欢的学问。
其实冷僻学科的志望理由书并不难写,只是相比一些司空见惯的热门学科,它们的辅导难度更大。由于知识艰涩冷僻,非本专业的老师基本不敢动内容,只能给改改语法和逻辑错误。有时你自己给自己挖了弥天大坑,一直到进面试场才发现事情不妙,追悔莫及。
因此笔者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如下几个写作模式,分为两种难度等级,避免大家踩坑。
初心者コース*
积极陈述自己对于该学科的兴趣与契机
这是最好写的一种方式,只需要描述一个合理的契机并写明自己对学科某一领域的兴趣即可。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详细展开理论说明,只说自己有兴趣,想进入大学探究自己发现的这一问题就可以了。
对该学科了解较少的同学推荐使用本pattern,降低写作难度,也降低面试中被问及专业领域问题的概率。当然,相关问题有时会带几个,直接说“専門的な知識はまだ不足ですから、大学でより深く勉強したいと思います”也没有毛病。
例如,哲学可以是看了某部科技电影想要探讨人类与AI的关系;伦理学可以是对中国的儒家观念有感而发;历史学可以是看了维多利亚女王的纪录片,想要理论地对历史性评价进行学习;考古学可以是因为从小喜欢去博物馆看史前资料,想在日本广泛了解其他文明的史前状况等等。
*教授,我想研究石鬼面!(笑)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写法一般不要写自己是看了某个学者的书/论文,这样容易在面试被教授追着问,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玩脱。
一般情况下,这种pattern的正常逻辑展开应该是这样的:我想学什么>>我的契机是什么(重点,必须讲好这个故事)>>我打算怎么学(根据该校课程大纲来写)
这种方式虽然看起来简单且没什么学术价值,但一点也不low,正合大部分院校想要的学术热情。这里透露一个小彩蛋:笔者的哲学志望理由书就是这么写的,从自己对高达的热爱洋洋洒洒写到从高达中思考了人类相互理解层面上的哲学问题,关于这个问题该怎么研究怎么解决我并没有细致展开,最后成功进入K大。虽然只是孤例,但至少能够证明,只要充分表达了自己学习哲学的契机,想进入早庆level也是有机会成功的。
上達者コース*
寻找一个议题,针对这个议题进行学术展开。
这种写法仅针对志望东大、旧帝大等重视志望理由书学术性的学校的志望者。难度等级相当于正规大学生写一篇report。
在写作方法上,这种pattern同样可以参考大学里小论文的写法,针对某一个议题进行详尽的展开,其逻辑链可以是:
议题→关于这个议题存在哪些意见→我的相关考察→总结
以哲学为例:若是想讨论现阶段AI能否达到人类的理解能力,可以从希尔勒的“中文房间”(サール「中国語の部屋」)这一思考实验入手,总结这一思考实验的论点,并要约几种典型的反驳意见,最后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名校志向塾 すず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