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同学profile:
赴日时间:2024年7月
高中:苏州三中
EJU总分:733分
托福成绩:94分
合格院校:北海道大学.法学部 庆应义塾大学.法学部.法律学科 一桥大学.法学部
在去年,我们采访了来自苏州三中的倪同学,当时,他刚刚拿到北海道大学法学部的offer。
当时,在采访的最后,他告诉我们自己正在备考一桥大学法学部和东京大学文科一类。如今,我们也收到了来自倪同学的好消息——倪同学顺利上岸一桥大学。今年4月,他即将开始自己的大学生活。
在北海道大学合格之后,倪同学还出愿了东京圈内的庆应义塾大学。
庆应义塾大学法学部没有笔试和面试的环节,仅需提交一份事前课题小论文即可。小论文的题目在出愿前一个月就已经公开,给同学们足够的时间思考。
倪同学告诉我们,今年庆应义塾大学的事前课题小论文的题目是阐述自己国家的大学和日本大学的问题点。倪同学聚焦中日两国大学国际化的问题,从QS排名出发,展开叙述。众所周知,在QS排名榜单上,以东京大学为首的日本大学的排名正在逐渐下降,这大概是因为近年来,此类大学排行榜越来越重视大学的国际化程度的缘故。中日两国远离英语圈,国际化程度不足,这是倪同学选择的话题。在第一次写完小论文之后,倪同学把小论文发给了蒋老师。
蒋老师虽然对倪同学的话题很感兴趣,但是认为倪同学的小论文和法律学科之间的关系太少了。因此,蒋老师推荐了不少论文和文献以供倪同学参考。倪同学从中也慢慢找到了将自己的小论文和法律学科联系起来的方法,从而完成了自己在庆应义塾大学的事前课题小论文。庆应义塾大学法学部尤其注重标化成绩,倪同学也顺利拿到了自己的offer。
倪同学出愿一桥大学的时候,庆应义塾大学还没有通知结果。因此,倪同学也开玩笑的说,如果不合格一桥大学,自己就要被“发配北海道”。
一桥大学在日本的知名度不低,但是仅从QS排名来讲,确实不太好看。倪同学则表示自己不太关注QS排名(倪同学原话:都来日本留学了,干嘛还在乎QS排名呢?)。另外,一桥大学是一所“小而精”的学校,全校人文社科类虽然只有四个学部,但是在日本业内认可度非常高。
其实,倪同学说,最早了解日本留学的时候,自己也只知道早稻田大学和东京大学。不过在了解文科专业的过程中,他知道了一桥大学这样一所“游离于红尘之外”的大学,这种“神秘感”也在某种程度上吸引了倪同学,让一桥大学成为了倪同学的第一志望校。
去年11月,一桥大学的一桥祭和东京大学的驹场祭同时开幕,尽管家住得离东京大学更近,但是倪同学还是选择和同学一起去了一桥祭。倪同学去一桥大学听了法学有关的讲座,感受学习氛围。他最大的感受就是“日本人还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在讲座中,有一位社会学相关的教授讲了关于方言有关的事情,在提问环节,听众中有一位年纪比较大的老人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让倪同学印象深刻。
和大部分大学比较“玄学”的考学不同,一桥大学有一套公开透明的算分标准。
首先,出愿一桥大学的最低分数线是680分,EJU的每一个科目和托福都会以一定的比例被赋分(详细数值可以参考以下募集要项)。
今年一桥大学只采用6月的成绩,恰好倪同学在六月获得了730+的高分。
在此,倪同学也提醒即将赴日考学的后辈们,最好尽早拿到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分数。
令倪同学比较忐忑的是,倪同学的托福分数并不算太高,可能不算很有优势。不过最后,事实证明这并没有影响倪同学拿下一桥大学的合格offer。通过名校志向塾一桥大学校内考对策班,倪同学拿到了过去二十年一桥大学校内考的过去问。另外,倪同学还买了一桥大学一般入试过去十五年的题目。一桥大学的校内考一份有2篇阅读,每隔一天,倪同学就会完成两篇。
对于倪同学来说,阅读这种社会科学类的科普文章本身就让他乐在其中。只不过,把大量的信息浓缩在篇幅比较短的答案中这件事让倪同学非常头疼,一开始,倪同学需要花很久的时间组织语言。
因此,倪同学在一开始就格外关注答案是如何浓缩回答的,也会看答案附带的解析,了解文章是如何连接的,掌握文章的架构和主旨。可以说,一桥大学的备考花了倪同学相当大的精力。
实际考试当天,所有出愿一桥大学的学生都坐在一个大讲堂里考试,一共有8名教授监考(倪同学原话:8个教授走进来的时候就很有气场,走路带风的感觉)。法学部最终有12名学生出愿,4名同学合格。回顾过去的考学,社会学部和商学部的录取情况一向比较好,不过今年,社会学部招生有所下降,法学部有所上升,但是依然是所有学部中录取人数最少的。从数据来看,法学部的竞争也比较激烈,每一年,法学部的最低EJU成绩都是所有学部中最高的。
在一桥大学考试之前,倪同学就收到了东京大学一审合格通知。倪同学告诉我们,老实说,他自己都没想到。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托福分数太低了。当时不少人都告诉倪同学,托福分数起码要到100+才行。因此在知道自己东大一审合格的时候,倪同学当场就懵了,连晚饭也吃不下。
其实倪同学英语并不差,只不过在转学苏州三中的这一年里,他高强度学习日语,保证每天都要听日语和阅读日语文章。这样高密度地备考日语对于倪同学的英语成绩冲击不小。倪同学哪怕在练习口语的时候都会脱口而出一些日语词汇。去年3月,倪同学拿到了托福94分的成绩。赴日之后,倪同学也尝试了几次托福考试,不过都没有获得更好的成绩。如今,倪同学也在尝试通过阅读英语书等方法恢复自己的英语水平。
在东大一审结果出来之前,因为一心觉得自己过不了东大一审,所以倪同学并没有去上东大班。在意外合格之后,倪同学也算是“被迫”进入东大班开始学习小论文。可能正是因为之前没有参加过东大班的课程,倪同学写的第一篇文章就被蒋老师评价为“不是东大喜欢的风格”。
东大比较喜欢从宏观视角切入的文章,而倪同学的风格是踩中一个比较小的点进行展开。在观摩了别的同学的文章之后,倪同学也慢慢学会了尽可能从大的角度切入。倪同学告诉我们,东大班的学习氛围非常好。每节课,他们会先花两个半小时写两篇小论文,然后展开讨论,互相点评。同样身处东大班的同学毋庸置疑都是来自各地的学霸,每一个优势各不相同。倪同学也乐于学习他们在文章中的引用的论点和论据,内化为己用。
除此之外,倪同学还参加了两次模拟面试。第一次由蒋老师和张老师组织。张老师针对专业问题给倪同学提供了很多的思路和意见。比如,张老师提到了中国最高检提出过的一份指导意见,让倪同学尽可能可以回去多看看,还有一些中国刑法界受到日本影响的学者等等。第二次的面试老师是蒋老师和横谷老师,两位老师针对志望理由书中倪同学提到的一些细节进行了深挖。比如,倪同学提到东大教授写的一本书,并觉得这本书的构成很独特。两位老师针对此也进行了提问。
在我们两次采访倪同学的时候,倪同学的穿着都比较正式。他告诉我们,自己不喜欢穿领子很低的衣服,所以从很早开始就比较喜欢穿衬衫搭配西裤。到了日本之后,看到路上不少上班族都穿西装,倪同学觉得自己穿西装也不算是奇怪的事,因此也养成了每天穿西装的习惯。
谈到实际的面试体验的时候,倪同学表示,他感觉自己回答的并不差,但是确实有一些比较奇怪的问题没答上来。比如,在面试过程中,有一位教授问倪同学关于柏拉图的一句话的看法,倪同学坦言自己在听到柏拉图的名字的时候就感觉已经懵了。除此之外,教授还询问了倪同学如何将在日本学习的知识应用到中国,以及中日量刑基准的差异等等。
最终,倪同学很遗憾没能够合格东京大学。不过在东大班学习的这段经历也对他产生了影响。
目前,倪同学已经准备和庆应义塾大学还有北海道大学说さよなら了。在备考北海道大学期间,倪同学认识了庆应义塾大学法学部的邵老师,受这位老师的影响,倪同学已经报名了日本司法考试辅导比较有名的伊藤塾并已经开始上课,希望能够在大学4年内通过司法预备考试。尽管日本的司法考试难度远近闻名,但是倪同学还是尽可能希望努力通过考试。除了语言之外,倪同学也希望能够培养自己的法学思维。
倪同学的父亲曾经有赴日留学的经历。受到他的影响,倪同学很喜欢日本,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来日本学习。
只不过,当时倪同学的父亲比较反对,加上家里人希望他学医,最终,倪同学进入当地知名的超级中学--苏州中学。不过,倪同学发现自己一上生物课就会有点犯困,于是还是选择学习文科。这时候,倪同学想到国内文科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高考也很内卷。因此,转学到了当地以中日班闻名的苏州三中。
刚转学到苏州三中的时候,倪同学有过一段很emo的时期,不过在同学们的陪伴下,倪同学也觉得慢慢好转。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就学完大家三年学习的知识让倪同学觉得很有神秘感。另外,或许是和同学们接触的不太多,倪同学在大部分同学的心里也有一种“神秘感”。
倪同学不喜欢打游戏,平时最主要的放松方式还是去公园散步。在家附近的代代木公园放空大脑,不想任何东西,慢慢散步时倪同学在备考期间非常喜欢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