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同学profile
赴日时间:2023年4月
EJU分数:670分
合格学部:上智大学·综合人间学部·教育学科
严同学毕业于上海的一所普通高中,在参加留考之前,其实已经参加过一次国内的高考了。
不过,在家人以及名校志向塾的老师的帮助之下,严同学顺利赴日留学,并且拿下了自己最想学的教育学的offer。
历时两年的考学之路多有不易,如果你是一名新人留子,快来看看前辈的考学之路吧——
严同学的高考成绩并不算太差,根据她的说法,是可以考入一些211院校的水平。
不过,因为志愿填报失误,严同学意外滑档了。
严同学还在高中的时候就非常喜欢日本,并且在国内也有学习过日语,高考日语大概有115分左右的水平。在家人的支持之下,严同学最终决定赴日留学。
在高考结束到赴日前的这段时间里,严同学一度非常的迷茫。在国内高考的时候,她选择的是偏理科的化学和生物方向。
不过,在日本理科的考试中,物理的择校范围更广。但是严同学的物理并不是优势。
另外,在看了文科数学之后,严同学也认为文科数学更加简单,因此选择了理转文。
在赴日之前的时间,严同学一直在通过私塾的录播课学习EJU日语,也学习了一段时间的托福,不过最终还是因为不喜欢英语而选择了放弃。
对于严同学这个“前理科生”而言,数学并算不上是问题,加上也有日语的基础,严同学的弱势只有文综这一个科目。
针对这块短板,严同学选择报名了10个小时的VIP课程。文综的付老师给严同学提供了“宝藏”讲义,严同学会在讲义上标注重点,课下进行背诵。
另外,在付老师的引导下,严同学也学会了很多特殊的记忆方法。最终,文综0基础的严同学在2023年11月就获得了文综160+的好成绩。
严同学想学习教育社会学的念头来自于自己的亲身经历。
在求学过程中,严同学曾经和自己的老师之间有一些不愉快的过往。严同学希望自己能够为解决此类问题出一份自己的力量。因此,教育学是严同学的第一选择。
在EJU考完之后,严同学去到图书馆,希望能够进一步学习一些教育社会学相关的内容,于是借了一本《新教育社会学》的书,而这本书的作者正好是上智大学的酒井老师。
另外,通过搜索,严同学查到了上智大学的另一位老师相泽老师,同样也阅读了相泽老师写的相关文献。
这两位老师写的书非常易懂,作为教育社会学的小白,严同学也完全能够理解并且从中学到知识。
除此之外,严同学也参加了上智大学的Open Campus。
在上智大学的Open Campus环节,有一个能够和各个学部的教授交流提问的环节。严同学告诉我们,在提问环节之后,考生们可以在教授的本子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这位教授会跟其他的教授进行传达。这无疑是一个向各位教授传达自己的考学意向的好机会。
上智大学的笔试部分是一份阅读理解。在备考过程中,严同学做了过去4~5年的过去问,并且发给名校志向塾的蒋老师进行修改。
为了准备笔试,严同学也让自己的朋友和语言学校的老师陪伴自己进行模拟面试。
2023年,严同学就第一次报考了上智大学,不过最终落榜了。
谈到落榜原因,严同学告诉我们,自己对于面试的准备不足,在现场的时候非常紧张。
令严同学始料未及的是,整个面试过程极其简短,只有2个问题。
在教授询问严同学志望理由的时候,严同学考虑到接下来可能会进行比较长的对话,认为还是不要一次性说太多话为好,所以回答的比较简单。
第二个问题则是教授询问严同学的毕业后的规划,严同学回答自己想要回国。
到此,严同学的第一次面试就结束了,前后时间极其短暂。
在上智大学落榜之后,严同学选择出愿了日本大学的后期,最终也没有合格。
根据严同学的老师分析,大概是因为严同学的留考分数过高,日本大学保险起见,因此没有选择录取严同学。
在得知日本大学落榜的消息之后,严同学坦言自己难受了一段时间。
在这期间,严同学也没有放弃在名校志向塾的课程,尤其是耿老师的课,让严同学觉得很有意思。另外,严同学也经常去中野的图书馆看书。
第二年,严同学同样报考了上智大学。在有了第一年落榜的经验后,严同学在志望理由缓解说的非常详细,从相泽老师的书谈到了Open Campus,并且告诉教授自己未来想做一名研究者。
教授听完之后询问严同学,在听Open Campus提供的公开课时,最打动她的一点是什么,严同学也进行了回答。
在此,严同学想提醒所有想要报考上智大学的后辈,一定要在志望理由环节叙述的足够详细,教授才能够和你有话可聊!
赴日至今,严同学在日本已经生活了接近2年的时间。严同学表示现在自己在日本的生活非常好,能够做得一手好菜。在本科毕业之后,严同学希望能够在日本继续读研。
在文章的最后,严同学也想借此机会感谢自己的家人能够一直在自己的身后支持自己的每一个决定。
在此,我们也祝愿严同学和她的家人们身体健康,学业和工作顺利!
在我们让严同学对比高考和留考的时候,严同学告诉我们,上海的高中大概比日本的环境卷5倍左右!
日本考学的选择多,大家可以尽量发挥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
要选择自己真正热爱的专业,这样才能有备考的动力。